“大爱无界——艾滋病社区支持与关爱基金”项目建立

作者:同志-访问量:-发表时间:2018/11/19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 摄

  “大爱无界——艾滋病社区支持与关爱基金”项目建立

  为了实现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设定了“90-90-90”目标,即90%的HIV感染者被确诊,90%确诊的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90%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我国为达到这个目标,10月20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吉利德科学的支持下,建立“大爱无界——艾滋病社区支持与关爱基金”项目,以深化艾滋病疾病认知宣传,消除疾病歧视,推动防艾抗艾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据介绍,该基金将发挥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的各自优势,为艾滋病感染者及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提供深入有效的服务,探索可持续的、高质量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项目为期三年,在北京、广东、云南等地多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探索服务模式总结有效经验。

  “我们是否需要设定更高远的目标,是否需要第四个90?HIV患者除了存活是否还需要更好的生活质量,有尊严地活着?”在捷扶康中国上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王福生院士的发问引人深思。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中国约有14万名新确诊的HIV感染者。近年来,由于筛查范围的扩大,确诊人数显著上升。同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人数也稳步增加。自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为所有HIV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尽管中国的艾滋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依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威胁和挑战。在一些群体中,感染风险相对较高。2017年,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哨点监测感染率为7.3%,东中部省份及大中城市报告病例以此为主,凸显出对于这个特殊群体艾滋病防控的困境。在每年新发艾滋病病例中,20-2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这同样令人担忧。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中国在艾滋病防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随着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艾滋病病死率已从2005年的18.4%降低至2015年的4.6%。截至2017年,国内存活HIV/AIDS患者约75.8万例。

  有效的治疗药物创新,使HIV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随着生存期的延长,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就成为患者在选择治疗时考虑的重要的因素。

  放眼全球,HIV抗病毒治疗已全面迈入以FTC/TAF(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为骨干,整合酶单片剂时代。最新2018版的美国DHHS指南中,推荐初治首选的5种方案包括骨干药物FTC/TAF和整合酶的组合。受益于国家优化新药审评审批的新政,以FTC/TAF为基础的整合酶单片治疗方案捷扶康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我国患者与国外患者同步用药的时间间隔正变得越来越短。这意味着,不同于以往每天需要服用多片药物,“多合一”的用药成为可能。相比多片剂方案,单片剂能够提供更好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坚持治疗。

  HIV慢性化时代,患者长期存活对有效和安全性好的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专家提出,“临床试验表明,用于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能够快速、强效、持久抑制病毒的药物将会提高治疗可及性,是最佳选择。”

  (来源:科技日报)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只限100字)

本站声明:所有连接和内容均来自网上,其相关内容一概与本站无关,本站不对相关网站内容负责!如您发现本站有任何不良网站连接,请告之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致力为重庆同志打造健康、权威、真实、实时的互动空间!